亚洲欧洲日韩一区二区日本_中文字幕av影视精品不卡_天天久久久久精品_国产一级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圖片名稱

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的思考

發布時間:

2023-09-01 09:19

化工園區的快速發展,集聚了眾多的化工企業,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由于部分化工園區和企業缺乏完善的事故污水攔蓄、導排系統和事故應急水池等設施,導致發生多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社會影響巨大,群眾反響強烈。另外,化工園區內的危險化學品有諸多易燃易爆、易揮發的液體,事故水如不能有效管控,還可能引發大范圍的安全事故。

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作為防控水環境風險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建立有效的水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做好事故廢水的收集、暫存和處理,確保事故狀態下的事故廢水處于受控狀態、得到有效處理,是保障化工園區安全運行和防范水環境風險的有效措施,也是促進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

現狀及原因分析

 

 

認知態度有偏差

一是園區管理方對建設事故應急設施(池)必要性認識不清,認為企業已經建設了事故應急池,園區沒有必要再建設;或是認為事故應急設施(池)占用土地資源和資金,建成后基本用不上,對于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作用小;亦或是僥幸認為發生事故也能將影響控制在事故企業內,即使有少量廢水進入園區公共區域,也有污水處理廠兜底。

二是園區管理方迫于園區安全整治提升過關的要求,不得不建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應付了事,滿足于“有”而非“用”,有效容積算而不核,配套設施能省則省,建成后無人問津,成為擺設。

三是不少化工園區因土地指標、資金缺乏等原因,導致畏難退縮,部門之間互相推諉,拖而不建。

建設過程不規范

目前,與化工園區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相關的規范,除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制定的《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標準》外,尚無太多其他可參考的規范。

對于公共綜合管廊、危險品運輸車輛道路及停車場事故污水的收集,園區內企業間可能發生的多米諾效應,沿海、沿江、沿河、沿湖等典型化工園區如何結合實際情況建設,事故應急設施(池)容積計算過程中K值選取原則等,都缺少相關可行性依據,以上原因導致化工園區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的選址、設計、建設及配套設施建設都處于“摸索中前行”的狀態,園區管理部門即便知道建設的重要意義,但在均衡資金投入、土地使用、園區特點之后,很難從現有標準中找到一個既合規、經濟又貼合園區實際的建設方案,可能不得不選取一個折中的辦法或是考慮不全,導致“建而不用”或“建而無用”。

運行管理不到位

一是建成的化工園區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缺少收集輸送及轉輸管線、事故池消防設施、自動化控制系統配套不到位,難以投入實際運行。

二是園區缺少對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的日常管理及運行維護制度,導致建成的園區公共事故應急設施(池)荒廢、配套設施損壞,甚至作為蓄水池、廢水暫存池或蒸發塘使用。

究其根本原因,是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關聯到多個單位(部門),在規劃、設計、建設過程中未能綜合全面的考慮各相關方實際需求(見表1)。

?

表1 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相關方關心問題一覽表

 

 

 

思考和建議

 

 

建議遵循3個原則

根據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現狀及原因分析,結合對于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的規劃、選址、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等方面的思考,建議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遵循以下3個原則。

第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建設”的原則。即先規劃選址,再估算分析,最后實施建設。一些園區沒有結合自身的自然條件、地質條件、產業規劃、總體規劃等因素進行科學分析規劃,選擇最優方案,本可利用自然溝渠或人工溝渠等稍加設計改造,卻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設計建造,甚至連容積都沒有準確核算,造成土地和資金的浪費。

再如,鑒于事故狀態下現場情況混亂復雜,供電及控制系統常因火災、爆炸受到破壞,靠動力輸送事故水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應優先選用非動力自流模式設計事故水輸送管路,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流淌火引發火災蔓延;前期規劃設計如未能系統考慮事故水收集輸送,建成之后再行改造會增加諸多困難。

第二,堅持“最大事故水量”和“最小影響范圍”的原則。化工園區事故應急池一般可按園區內最大的事故源企業,超出其防控能力可能排放到園區的事故水量計算容積,在確定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的規模時,應模擬園區內發生巨災情景,根據園區內各企業事故源的設備容量,事故時消防水量及可能進入應急儲存設施的降水量等綜合因素確定。

在模擬巨災情景時,應考慮多米諾效應的影響,如企業發生事故可能引發毗鄰企業、園區公共管廊、園區危險品運輸車輛等發生事故,確定規模時應予以考慮。同時,事故廢水環境風險防范應明確“單元—廠區—園區/區域”的3級環境風險防控體系要求,將污染盡可能控制在最小影響范圍內(見圖1)。

?

圖1 單元—廠區—園區/區域3級水環境風險防控系統示意圖

 

第三,堅持“系統思維、共建共享”的原則。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是一個系統工程,其設計建設建議根據“單元—廠區—園區/區域”的3級風險防控體系統一進行規劃,嘗試利用人工渠、人工河道、初期雨水收集池、低洼地等自然條件分區共建事故應急池,企業除建設配套的泄漏物料收集池、圍堰、防火堤、污水處理收集池外,不再單獨投資建設事故應急池。

分區建設的事故應急池與周邊企業共建共享,相關企業只需按應建池容繳納一定比例的事故應急池共建資金,每年按應建池容繳納一定比例的維護管理費用,由園區平臺公司統一建設和管理。這樣既可以大幅度減少企業自建事故應急池的用地和建設成本,又解決了化工園區事故應急池“無錢建”和“無人管”的問題,也提高了事故應急池的利用率。

建議實施3個“一體化”和1個“智能化”

綜合考慮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涉及的相關方以及其“投入大、利用率低”的特點,提出3個“一體化”和1個“智能化”的建議,將風險管控做到關口前移,把園區的安全管理向事前預防轉型。

一是“安全環保一體化”。建立包括屬地政府、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生態環境、氣象、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安全環境風險一體化聯防聯控機制,同時建立起政府與園區內企業的聯動機制,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共用,應急物資和力量聯合調度指揮,做好園區內企業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園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屬地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生態環境(水體污染)專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防治專項應急預案的銜接。

二是“園企一體化”。在化工園區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負責收集超出企業防控能力而進入公共區域的事故水,包括泄漏的化學物料、消防冷卻用水、泡沫液、其他滅火劑和雨水收集系統收集的受污染的雨水。

需要注意的是,化工園區事故水風險防控體系由企業級水體污染三級防控體系、園區級事故應急設施(池)和末端欄蓄系統組成,園區級的事故應急設施(池)不可替代企業級的事故水防控系統,亦不可用企業級的事故水防控系統代替;特別是共建共享的事故應急池需通盤考慮企業、園區事故水的總量,并有相應的體制機制約束各盡其責。

如果能夠統籌管理和調度好各級防控體系,實現動態可視化自動調節,則可以在減少資金和土地投入的同時,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效。

三是“建用一體化”。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不止是一個池子,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管道、閥門、機泵、收集設施、配套的安全監測設施等,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影響事故狀態下的實際效果。

園區應建立針對事故應急設施(池)的定期演練制度和定期評估制度,將事故應急池運行列入化工園區各類安全、環境應急事故演練的必練內容,并根據演練評估結果及時修訂應急預案和充實應急物資、加強應急能力。

以演練不斷優化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優化事故水的收集、攔截、存儲、轉輸方案,確保突發情況下事故水攔得住、收得全、存得下、送得走,切實擔負起化工園區水環境風險的警衛員責任。

四是“防控智能化”。作為應急設施,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使用率非常低,只靠日常的巡檢維護很難發現問題。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建議將化工園區事故水風險防控體系使用信息化賦能、智能化增效。如通過視頻和遠傳液位計,動態監測各企業事故水池容量和使用情況,通過氣體檢測報警儀監測事故水是否存在揮發燃爆的風險,通過信息化手段自動統計事故水池及配套設施的完好率,通過隱患大數據,研判可能發生事故的企業并推送事故演練計劃等。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真正用起來,在事故狀態下可以有效防范風險、削減風險。

隨著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工作的推進,以及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相信在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下,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的規劃選址會越來越合理化,建設運維會越來越標準化,監測預警會越來越智能化。

化工園區事故水風險防控體系會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也會逐步與園區整體的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和城市的公共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互相銜接,做到數據共享,實現化工園區的風險感知評估、實時監測預警和高效應急響應。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青川县| 绍兴市| 牙克石市| 卢氏县| 那曲县| 连城县| 墨脱县| 班戈县| 上饶县| 盘山县| 江城| 秭归县| 庆城县| 大兴区| 晋城| 樟树市| 铜梁县| 奉化市| 太仆寺旗| 西畴县| 轮台县| 华蓥市| 蒙山县| 鄢陵县| 民和| 苍溪县| 曲阜市| 安康市| 太原市| 吉隆县| 阳西县| 保山市| 方山县| 江油市| 商丘市| 宿迁市| 汉沽区| 龙泉市| 诸城市| 荣昌县|